索引号 1134160073302996XP/202109-00151 组配分类 部门解读
发布机构 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经济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亳州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解读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9-28 发布日期 2021-09-28

《亳州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解读

一、起草背景和依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期,也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提升我市工业化水平,持续促进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因此,科学编制《全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意义重大。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我市工业行业快速发展以来取得优秀的成绩,但经对比分析发现我市现阶段工业行业发展依然存在结构、规模、创新能力、要素制约等问题仍然突出。同时考虑根据国家出台《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专项政策措施》和《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将对我市行业发展是一次重大战略机遇。结合我市实际,科学编制规划以快速优化工业结构、提升工业规模、提高创新能力、破解制约要素等提供方向。

三、起草过程

(1)组织起草。按照市政府有关要求,我局组织各业务科室迅速启动《“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由相关科室业务骨干组成起草小组,按照科室职能分为十二个专题开展前期研究,进一步理清各项现实基础和发展思路举措。将《“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编制形成征求意见稿。

(2)征求意见。我局会同第三方机构深入市直相关部门、县区、园区、企业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活动,掌握第一手资料,全面把握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形势。规划初稿形成后,我们多次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论证,征求县区及相关单位意见,并进行了修改完善。该《规划》是业务性文件,故不涉及合法性审查。

(3)会议审查。组织专家评审及履行相关程序后现予以发布。

四、主要目标

一是实现我市工业实力稳步增强,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00家左右。二是显著提升企业及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

三是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两化融合步伐。四是加快企业制造业品牌和质量品牌的持续建设。五是引导工业企业绿色发展,全市工业污染物排放显著减少,循环经济发展成效突出。

五、主要内容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导开展围绕“1+3+3”为中心的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和实施六大工程。

“1”:是以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心;

第一个“3”:是立足规模企业、项目建设、民营经济3个着力点;

第二个“3”:是构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3大产业支撑体系;

一是做强现代中医药、白酒、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鼓励中药企业通过引资、并购等方式扩大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提升品牌价值。充分发挥现有中药企业提取能力;吸引国内外提取企业来亳发展,提升提取物产业规模,着手推动建立提取物与配方颗粒联动发展的优势聚集区扩大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能力和市场范围。推动中成药骨干企业规模扩张与技术提升,以提高产品品质和竞争力,加快新产品的产业化进程;引导中药企业培育传统中药融合特色产品,发展中药机械设备和医疗器械。鼓励企业大力发展化工替代产品,积极发展生物制药和化学制药。

白酒产业要重点提升白酒品质,依托我市现代中医药和白酒两大特色优势产业,做强药酒融合发展;白酒企业可根据消费人群喜好不同研发多种口味、类型的其他酒类饮料。提升酒类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创意设计、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能力,重点支持古井白酒特色小镇发展。同时白酒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智能设备投入,搭建车间级工业互联网,建设数字化车间,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要重点开发新型蔬果制品,研发药食同源的果蔬汁饮料。重点打造依托当地龙头企业果蔬加工产业集群。着力推进做强粮油产业深加工,开展粮油副产品综合利用。推进麦麸、果蔬皮渣等副产物综合利用,重点打造粮油加工产业集群。围绕猪、羊、牛等畜禽养殖业重点发展肉食精深加工,做深畜禽产品加工业,开发畜禽副产品的综合利用重点打造畜禽加工产业集群。做大花茶品牌,依托现有基础,规范品牌管理,培育花茶品牌体系。

二是做大能源、汽车制造及零部件加工、纺织服饰等特色产业。能源产业重点发展煤炭采选、煤炭发电、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领域。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研发机构建设,依托汽车改装企业拓展专业定制服务,依托汽车零部件基地培育引进配套企业,形成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纺织服饰产业要做大做强丝网纱门产业、推动纺织服饰产业集聚发展。

三是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各县区为载体打造电子和新型元器件产业链,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的建设,鼓励企业大力开发大数据产品和服务,加快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推进智能制造新业态。高端装备制造加快研发满足生产需要的环保机械,积极研发生产特色需求的机械。新型建材产业要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以节能环保为基础,推动企业升级,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推进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政府投资工程率先采用,引导产业向绿色方向发展。

“6”:是实施6大工程;

一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鼓励企业实施“机器换人”的技术改造,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推动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制造,引导企业积极申报绿色制造项目。围绕节能减碳方针推进产业低碳化发展,对绿色制造示范企业开展“回头看”检查方式,提高企业的重视度。传统产业质量标准品牌建设等内容,引导企业走“创意设计+制造”之路,大力实施“三品”行动,推动品牌培育工程。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鼓励前瞻性、自主创新性技术研发。加强产业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公共创新平台支撑体系,建立新型研发组织或创新载体。突破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关键核心技术,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谋划实施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等内容,针对现代中医药等优势产业细分领域,引导企业主动与高校开展合作,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三是工业主体培育工程。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发挥龙头引领,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中小企业整合重组,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开展指导、服务、评价、跟踪、鼓励、引导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鼓励小微企业上规模,加强对重点培育企业的帮扶、指导、服务,助推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规模以上的小微企业上规升级。

四是融合共进发展工程。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互联网+”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企业的技术手段,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推进数据赋能研发、生产、流通、服务、消费全价值链协同。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企业结合“互联网+”的趋势大力发展智能化解决方案服务,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定制和按需灵活生产。

五是工业载体升级工程。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支持高新区、谯城经开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园区建设,强化园区服务数字化。推动园区产业创新集聚发展,坚持走“科创+产业”道路,实施园区创新能力提升、特色产业做强,增强产业集聚能力。加强园区交流合作,以各省级开发区为载体,积极推进与长三角中心区和其他先发地区探索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园区。

六是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重点培育企业家队伍,大力培养企业家战略眼光、互联网思维和杰出领导力,构建新生代企业家联系服务机制,助力企业健康较快发展。集聚引进领军人才队伍,加大高层次人才和高层次团队引进力度,采取人才共享模式,加速汇聚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培育技能型人才队伍,实施“亳州工匠”专项培育行动,遴选培育大批技能型工匠,建立健全职业技能终身培训体系。强化经信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干部的教育,坚持从严治党,建立和完善考核制度,不断提升服务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六、创新举措

1.扎实开展前期研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通过扎实开展分产业前期研究,进一步摸清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路径选择及发展目标,为规划编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2.扎实开展走访调研。通过深入市直相关部门及各县区载体单位及工业企业,全面把握各单位及载体、企业的发展方向及目标,进一步理清了思路,细化了举措,增强了规划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3.扎实开展意见征求。在规划初稿形成后,多方面征求全市县区、市直部门及重点企业意见,组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开展面对面征求意见,并根据征求意见情况进行修改完善,努力让规划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七、保障措施及下一步工作

规划提出了具体保障措施,主要包括:部门要强化组织领导,建立推进机制,明确部门、县区分工,建立考评、考核机制,确保方案切实落地。突出双招双引,强化项目支持,依托现有基础,加大各个产业招商力度,全力引进好项目。搭建我市重大项目数据库,落实包保制度,确保项目稳稳扎根落地。

加强要素供给,突破瓶颈制约,各县区盘活工业用地,切实推进实施“腾笼换鸟”,鼓励当地发展健全厂房及土地的租赁体系。发挥政府产业基金政策引领作用,支持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推动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发展。强化财税金融扶持,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最优服务,增强服务意识,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为企业降低服务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加快“皖企服务云”APP宣传推广,依托“皖事通办”平台,为企业解决集中反映的共性问题等内容。

下一步,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坚持“三严三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全面实施“六一战略”,加快推进新兴工业强市建设,不断优化工业发展布局,切实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促进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阶段现代化美好亳州建设新篇章。

解读机关:亳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解读人:徐勇

政策咨询服务电话:0558-5555262

CBA直播,CBA直播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