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十四五”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规划》解读
发布时间:2022-09-27 16:43
信息来源: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亳州市“十四五”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规划》解读
一、编制背景和依据
“十四五”时期,我市进入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亳州新发展阶段,为推动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安徽省“十四五”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规划》和《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立足亳州本地实际研究制定《亳州市“十四五”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编制意义和总体考虑
进一步发挥开发区改革开放排头兵和承接产业转移主载体作用,引领全市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规划》针对“十四五”时期新形势下我市开发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阐明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展望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重点从优化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绿色发展等方面提出规划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三、起草过程
2021年7月着手准备工作,《规划》在学习省市有关文件、会议精神。2021年8月广泛开展调研,搜集基础材料,做好与省“十四五”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规划和我市相关规划衔接的基础上,立足我市实际,系统谋划。2021年9月精心组织编制,形成《规划》初稿。2021年11月、2021年12月、2022年3月,先后3次征求县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单位意见,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并通过赴三县三区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征集各方意见,不断丰富完善文本内容。《规划》经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及专家组评审并通过,于2022年6月20日通过市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审议。
四、工作目标
《规划》围绕“世界中医药之都的核心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的样板区、全市创新要素的集聚区、全市‘四最’营商环境示范区”的发展定位,立足开发区发展基础、发展原则和发展方向,提出到2025年,全市开发区综合实力全面增强,经营销售收入力争突破3000亿元,力争实现国家级开发区零的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显著上升。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绿色发展持续加力;开放合作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活力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5大类20项具体发展指标。
五、主要任务
(一)优化布局。围绕亳州市“世界中医药之都、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华夏酒城、文化旅游强市和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愿景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以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亳芜现代产业园区、谯城经济开发区等主城区开发区为载体(“一核”),以涡阳经济开发区、蒙城经济开发区、利辛经济开发区为3个重要增长极(“三极”)、多个托管的产业园区(“多点”)的开发区总体发展格局。
(二)打造产业集群。构建以现代中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白酒3大主导产业为支柱、能源化工、新型建材、汽车及装备制造、纺织服饰等4大传统产业为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融合、共生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3+4+2+N”现代制造业集群。
(三)推动创新发展。提出打造创新平台等5方面重点任务。
(四)推进开放合作。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提出合作共建等3方面重点任务。
(五)推进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安全发展,提出加大污染防治等4方面重点任务,推进开发区低碳化、循环化、集约化发展。
(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和产城融合发展等重点任务。
(七)创新体制机制。提出法定机构改革、“管委会+公司”改革等重点任务。
六、创新举措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构建“一核三极多点”格局。二是构建“3+4+2+N”现代制造业集群。打造主导产业集群、特色产业集群等。三是推动全方位开放合作。加快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推动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亳州联动创新区建设等。
七、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
加强党的领导和政治建设,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保障,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同时做好与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之间的衔接,保障开发区健康有序发展。
下一步,将加强对开发区的分类指导,推动规划实施,强化实施评估,推动规划落实。
解读机关:市发展改革委
联系电话:0558—5555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