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政府办 > 经济运行情况
索引号: 81341600MC44060953/202408-00016 组配分类: 经济运行情况
发布机构: 亳州市统计局 主题分类: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1-7月全市经济运行分析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8-26 发布日期: 2024-08-26
索引号: 81341600MC44060953/202408-00016
组配分类: 经济运行情况
发布机构: 亳州市统计局
主题分类: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1-7月全市经济运行分析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8-26
发布日期: 2024-08-26
1-7月全市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时间:2024-08-26 08:28 信息来源:亳州市统计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稳增长、扩需求、提信心,生产稳定增长,需求持续恢复,物价总体平稳,经济运行稳中有升。

一、经济运行稳中加固

1—7月,全市经济运行延续了上半年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主要指标增长较快。在省已反馈的16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4项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增速居全省前八位的14项,前五位的9项,前三位的5项,第一位的3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高于全省2.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工业投资增长59.9%、高于全省42.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77.5%、高于全省49.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4%、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从走势看,工业、投资、限上消费均保持平稳增长。

(一)生产供给稳定向好。工业生产较快增长。1—7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增速连续5个月居全省第3位,保持平稳向好运行态势。制造业拉动明显,亿元企业贡献突出。全市788家制造业企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5%,增加值增长11.9%、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2.9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5个百分点;全市亿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164家,实现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8.0%,增长14.1%,拉动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0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10.6%。邮政行业高速增长。1—7月,全市邮政行业业务量、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分别增长35.0%、13.9%,增速分别居全省第2、第1位。

(二)“三驾马车”协同发力。投资增长态势较好。1—7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5%、较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支撑有力。工业投资增长59.9%、高于固定资产投资53.4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7.3%、较上年同期提高12.5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9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28.5%。消费市场逐步恢复。1—7月,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4%。限额以上多数商品类值零售额实现快速增长。基本生活类商品增势良好,限额以上单位饮料类,粮油、食品类,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7.5%、16.5%、14.7%;绿色商品销售需求旺盛,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增长30.7%,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增长10.1%。对外贸易稳步推进。1—7月,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6.2亿元,增长15.4%、高于全省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其中,出口额22.2亿元、增长14.4%,居全省第6位。

(三)财政金融稳健运行。财政收支总体平稳。1—7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9.5亿元,同比增长1.5%、居全省第7位。其中,税收收入65.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9.6%,较上半年提高3.9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7.4亿元,下降0.2%。金融支持实体力度加大。7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789.3亿元,比年初增加168.6亿元,增长7.6%;贷款余额3770.2亿元,比年初增加228.8亿元,增长10.1%。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1759.0亿元,比年初增加153.7亿元,增长13.9%、高于住户贷款6.8个百分点。

(四)发展动能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增长。扎实推进创新提升行动,制造业高端化进程加快,1—7月,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3.2%,拉动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2.2%,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3%,拉动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5个百分点。新动能投资增势强劲。1—7月,全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77.5%、高于固定资产投资71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7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34.1%。新业态继续活跃。1—7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8.71亿元,增长73.0%,高于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66.6个百分点。在网络销售带动下,1—7月快递业务量、快递业务收入分别增长35.8%、21.3%。

(五)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民生支出保障有力。1—7月,全市民生支出192.7亿元,增长0.1%,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84.7%,占比较上半年、上年同期分别提高0.4、0.2个百分点。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节能环保等增支明显,分别增长8.8%、10.2%、47.4%。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7月份,市场供应总体充足,消费需求逐步恢复,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环比上涨0.9%。1—7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

二、需关注的问题

(一)工业稳定增长基础仍需巩固。一是部分重点行业回落明显。7月份,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居全省第7位,增加值占比前10个行业中,有4个行业增速低于全省该行业增速。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下降22.2%、10.0%,分别低于全省7.7、3.1个百分点,分别下拉全市规模工业1.5、0.7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增长12.0%、4.1%,较6月份分别回落5.7、4.1个百分点,拉动作用分别由6月份的拉动规模工业增长0.9、1.3个百分点,回落到本月拉动增长0.7、0.8个百分点。二是生产下滑企业较多。受订单不足、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影响,7月份,全市832家规模工业企业中,生产下降企业439家,占全市规模企业数量比重达52.8%,439家企业产值下降39.3%,下拉规模工业产值19.0个百分点。其中,停产半停产达187家,较6月份增加12家。分县区看,谯城区、蒙城县、利辛县生产下滑企业数居前三,分别为109、74、72家。三是大型企业拉动不足。随着中煤矿业、亳州煤业、涡阳县盛鸿科技、涡阳县鸿路建材等企业生产下降,大型企业对全市拉动不足。1—7月,大型企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为45.5%,实现增加值增长4.3%、低于规模工业增加值4.7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4个百分点、低于中小企业4.2个百分点。

(二)部分领域投资增长乏力。一是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1—7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5.8%,降幅较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扩大4.8个、0.2个百分点,下拉全市投资7.3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6.4%降至36.7%。房地产销售面积下降19.7%,降幅较上半年扩大0.2个百分点;本年新开工面积209.8万平方米,下降23.8%。二是民间投资回落幅度较大。1—7月,全市民间投资增长3.8%、较上半年回落6.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较上半年后移4个位次。其中,亳州高新区由上半年的增长0.3%转为下降4.2%,涡阳县、谯城区、利辛县、亳芜园区增幅比上半年分别回落13.8、12.6、7、4.4个百分点。三是基础设施投资恢复不及预期。1—7月,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9%,增幅较上半年回落4.1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拉动作用比上半年低0.5个百分点。全市基础设施投资项目10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1个,分别比上年同期少17和23个。

(三)消费市场恢复有待加快。一是中药材为主的药品类消费走弱。受中药材价格持续处于高位因素影响,市场需求有所减弱。1—7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中,中药批发销售额65.8亿元,同比下降4.3%,中西药品类零售额下降7.1%。二是居住类商品销售低迷。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与其相关的居住类商品零售需求偏弱。1—7月,全市居住类商品零售额下降14.9%。其中,限额以上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下降32.4%、28.2%。三是住宿餐饮业经营不佳。1—7月,全市多家住餐单位承压经营,营业额不及同期的单位占比达67.6%。全市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下降10.0%,分别低于批发业、零售业销售额增速13.5、19.6个百分点;餐饮业营业额下降9.2%,分别低于批发业、零售业销售额增速12.7、18.8个百分点。

三、下一步建议

一是不断巩固工业稳定增长态势。进一步加大对关键领域、重点企业动态监测力度,促进工业持续回升向好。密切关注医药、非金属、农副产品加工等下滑明显的重点行业中停产半停产企业,跟踪监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开展个性化帮扶,帮助停产企业恢复正常生产,帮助减产企业尽快稳产增效;关注盛鸿科技、五得利面粉、济人药业等产值下降的权重企业,努力帮助企业降成本、稳订单、稳生产,促进企业产能释放,扩大盈利空间。

二是有效增强投资发展后劲。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投资要求,把项目谋划作为扩大投资的根本所在,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充实项目投资计划。加快项目前期、审批、落地各项工作,力争更多项目提早开工建设,积极梳理重点在建项目、新开工项目等,加快推进重大项目进度,加强跟踪服务,推动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达产,尽快实现投资新增实物量和新生产增量。

三是充分挖掘消费市场潜力。继续发挥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紧盯消费旺季消费热点,充分挖掘消费市场潜力,利用好暑假、“中秋”“十一”等假期,出台适当减免门票等优惠政策,吸引游客外出旅行,增加旅游消费;围绕市民游客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推出夜间消费业态,点燃“夜经济”,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的业余生活,为城市消费增添新动能。

CBA直播,CBA直播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