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600MB05708556/202212-00059 | 信息分类: | 规范性文件 |
发布机构: | 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其他 |
成文日期: | 2022-12-15 | 发布日期: | 2022-12-16 15:46 |
发文字号: | 亳服办〔2022〕1号 | 有 效 性: | 有效 |
标 题: | 【规范性文件】亳州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亳州市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 ||
政策咨询机关: | 贸易和服务业发展科 | 政策咨询电话: | 0558-5555965 |
索引号: | 11341600MB05708556/202212-00059 | ||
信息分类: | 规范性文件 | ||
发布机构: | 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其他 | ||
成文日期: | 2022-12-15 | ||
发布日期: | 2022-12-16 | ||
发文字号: | 亳服办〔2022〕1号 | ||
有 效 性: | 有效 | ||
标 题: | 【规范性文件】亳州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亳州市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 ||
政策咨询机关: | 贸易和服务业发展科 | ||
政策咨询电话: | 0558-5555965 |
亳州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印发亳州市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亳服办〔2022〕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区管委会、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市有关单位:
现将《亳州市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方案(2022—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亳州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12月15日
亳州市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方案(2022—2025年)
为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提升辐射能级、融合实效、服务品质,推动服务业锻造长板、补齐短板,着力构建现代服务产业体系,为加快实施“六一战略”、建设现代化美好亳州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服务业在全市稳增长、强功能、优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在全省服务网络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原城市群发展中体现“亳州服务”的品质与担当,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
——辐射能级快速提升。服务业增速快于GDP增速并高于全省平均增速,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400亿元,新增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园区)10家左右。
——融合实效快速提升。服务业数字赋能、跨界融合加速推进,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
科技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新增省级以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单位5家左右,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达到12.3万元/人。
——服务品质快速提升。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新增服务业“皖美品牌示范企业”5家左右,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文化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三、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一)现代物流领域。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区域物流特色明显、专业化智能化水平较高的现代化物流服务体系,打造皖北地区、沿淮区域及中原城市群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和农副产品物流基地。到2025年,物流业增加值突破15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1.推动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和省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加快推进韵达现代产业园、亳州港多式联运物流园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物流与现代中医药、白酒、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联动发展。到2025年,新增省级示范物流园区1家。(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交控集团、市药业发展促进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
2.打造多式联运物流枢纽。以涡河为依托,发展物流航运,以青阜铁路为依托,建设集铁路、内河运输及公路运输等为一体的多式联运物流区,开展多式联运业务。通过城际铁路、高速公路路网和码头的布局优化与加速建设,提升货运能力。做好亳州机场二期工程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尽快实现全线动工,科学谋划和统筹推进机场整体功能布局、完善周边功能配套。加速形成“公、铁、水、空”综合物流枢纽。(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机场开发公司)
3.加快完善冷链物流设施。服务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完善冷链物流网络体系。支持亳芜现代产业园区、蒙城县创
4.合理规划应急物流布局。依托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在全市布局建设应急物流转运场站1-2个。支持建设一批医疗物资、粮油等应急储备设施项目。建立健全应急物资检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重点建设粮油、医疗卫生和油料物资等储备和调运分拨系统,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责任单位: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市应急局、市卫生健康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二)科技服务领域。围绕现代中医药、白酒、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重大技术需求,大力发展成果转化、知识产权、项目咨询等科技服务,培育引进一批专业化的科技中介机构。到2025年,科技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引进30家科技服务机构。
1.提高研发检测服务质量。围绕中药、农副产品、纺织、汽车等主导产业产品和环境检测,培育和引进一批专业检验检测机构,建立公共检测服务平台,提高检测服务水平。探索建立自动化、数据化、智能化的中药材及饮片性状鉴别检测技术平台和数据库系统。充分整合中药材进出口检测中心、市药检所、市农检所、国家中药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资源,探索设立亳州中药检验检测研究院。(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
2.加速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加强与G60科创走廊沿线城市、长三角科技资源型城市对接,鼓励各类科研机构与企业建立科技成果供需信息共享平台,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各类重点实验室、科技孵化器,引导和扶持企业创建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引导传统孵化器与新型服务有效融合,盘活园区、企业办公楼宇和厂房,打造一批创客服务平台和创客空间。(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3.引导数字创意产业融合。注重数字技术和创意元素运用,成立市级数字创意产业推进组和工作专班,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突出重点领域,推动数字产业化加快发展,引导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持续开展“双招双引”工作。到2025年,引进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项目和数字创意产业项目,支持现有骨干企业、重点项目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强化创新能力建设,持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企业做大做强。(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三)信息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核心技术、关键产品、集成应用等体系化创新,着力提升信息技术服务能力。到2025年,打造一批功能齐全、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综合科技服务平台,科技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引进30家科技服务机构。
1.建立亳州软件产业园。以软件与集成、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软件研发应用四大产业为核心,聚焦产业培育、人才培养、技术支撑、创业服务等,打造我市软件产业的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综合园区,建立适应企业需求、服务企业、手段先进、灵活高效的软件科技孵化创新服务体系,助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市数据资源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2.提升数据服务质量。积极培育发展专业化的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分析、融合应用等大数据企业。加快构建全市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绿色集约的基础设施一体化格局。(责任单位:市数据资源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3.大力发展平台经济。聚焦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城市安全、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着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潜力大的平台型企业,打造若干平台经济产业集群。支持传统行业龙头企业依托核心资源和行业整合能力,利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构建商业模式,向专业化平台型公司转型。(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数据资源局)
(四)金融服务领域。推动金融产业做大做强,努力实现主要指标在全省争先进位。到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
1.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围绕制造业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优化对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和结算服务,有序发展信用融资和应收账款、预付款、存货、仓单等动产质押融资业务,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融资。推广亳州药都农商行经验,建好用好市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信易贷”平台),扩大信用贷款特别是普惠小微信用贷款规模。(责任单位:亳州银保监分局、人行亳州市中支、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2.创新金融服务体系。推动科创企业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着力构建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加快亳州中医药特色金融集聚区建设。(责任单位:人行亳州市中支、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3.转变金融服务模式。依法合规建立商业银行科技支行,推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完善农商行公司治理,提升内控水平,增强融资供给和风险化解能力,更好的专注支农支小,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责任单位:亳州银保监分局)
(五)商务服务领域。积极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加快流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推进零售业改革发展,鼓励零售企业转变经营模式,提高自营商品比例,加大自主品牌、定制化商品比重。深入发展连锁经营,推进实体店铺数字化改造,开展全渠道营销,由商品销售为主转向“商品+服务”并重。
1.引进培育总部经济。支持市内骨干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联合、兼并、合资、合作、特许经营等方式,跨行业、跨地区整合资源,推动具备条件的流通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做大做强。积极引进境外、省外、市外大企业来亳投资,设立法人企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2.加快发展会展经济。鼓励大型龙头骨干会展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参股、联合等形式入驻亳州,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会展领军企业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支持亳州本地各类中小企业与展馆、制造业企业、商协会等开展合作,培育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品牌化发展。办好亳州中医药博览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市药业发展局)
3.壮大人力资源服务。提升亳州市人力资源产业园发展水平,加强与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源行业交流合作,吸引更多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入驻亳州产业园。持续推进人才强市、技能亳州建设,建设高水平技师学院和优质专业。到2025年,人力资源服务业综合产值力争达50亿元,培育在全省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人力资源行业领军企业5家、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10家。(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四、优化消费结构,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
(六)消费领域。适应消费向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升级趋势,把握后疫情时代消费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大力参与“皖美消费”促进行动,做大消费市场,让更多人在亳消费。
1.提振消费信心。坚持房住不炒,保障刚性住房需求,满足合理的改善性需求,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通过利用闲置存量土地和房源合理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落实好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要求。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提高公共领域新能源车辆使用比例,推进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综合能源服务中心等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系列等促销活动。(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创新消费举措。发展云旅游等新消费业态。鼓励公共消费服务空间周末延时开放,推进15分钟阅读圈建设。组织开展“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活动,推出一批游亳州“不得不吃”的名菜、名点、名宴,一批“不得不进”的特色美食名店,一批“不得不游”的美食精品线路,打造“美食亳州”特色消费品牌。推进亳州市图书馆、亳州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特色商业街培育,力争打造省级特色商业街3个以上,积极开展“老字号”企业培育,力争更多企业被授予老字号称号。(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3.拓展夜间消费。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价值导向,培育和壮大文旅消费行业标杆,激发消费潜力,释放市场活力,不断助推亳州夜间经济发展。通过开展亳州市夜间文旅消费“十佳品牌”的评选,培育壮大我市“夜游街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娱活动”“夜读空间”“深夜食堂”四类品牌项目。到2025年,全市打造15个以上高质量夜间文旅“十佳品牌”。(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七)商贸领域。以流量经济为抓手,提升商贸流通业辐射能级。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5亿元,年均增长7.5%以上;新培育电子商务示范镇20个、电子商务示范村50个;累计外贸进出口额突破30亿美元。
1.高标准打造专业市场。积极培育中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做大做强;积极培育筑梦社区、谯城区花草茶基地、青年创客等中药材(含花茶)电商集聚区争创省级示范园区;积极开展康美市场线下交易和药通网、药博商城、珍宝岛线上交易,实现中药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2.多渠道促进商贸流通。壮大商贸队伍,提高限上企业在社会消费中的拉动作用。鼓励建设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中小微流通企业专业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挖掘农村商贸流通潜力,扶持达到限额以上销售规模的个体工商户登记为法人企业。完善流通业品牌培育保护机制,鼓励流通企业申报中国质量奖、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安徽老字号、省政府质量奖、省著名商标等,支持“老字号”企业加快产业开发、品牌建设,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市场竞争力。(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3.深层次推动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支持联动创新区高标准建设。充分发挥香辛料协会、皖北进口商品销售中心作用,在营商环境、投融资、贸易发展等方面积极促进制度创新,在产业协作、跨境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方面深化与沪苏浙合作。(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4.全方位培育贸易发展动能。上线运行RCEP原产地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加强对RCEP原产地规则和关税减让政策研究,指导企业用好用足惠企政策,发挥原产地证书智能审单、自助打印等便利化作业模式,提高业务效率,充分释放RCEP政策红利。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实施亳企境外市场开拓工程,引导组织企业参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的专业展会,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水平。积极拓展“一带一路”等国际市场,鼓励中药、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企业在境外设立营销机构、生产基地。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鼓励企业深度开发韩国、欧洲等传统市场,着力开拓中东、非洲、俄罗斯等新兴市场。扩大薄荷、芝麻、香料、西洋参等原材料进口;支持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发展能力。2025年,力争全市有进口实绩企业达240家。(责任单位:市商务局、亳州海关)
5.宽领域发展对外贸易。积极宣传省对外贸企业、跨境电商企业使用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政策,支持我市有需求的企业深化与沪苏浙等沿海发达地区海外仓平台合作。全面摸排外贸企业海外仓使用情况,引导有需求的企业利用“海外智慧物流平台”。积极融入合肥中欧班列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桥大通道等建设,推动开通中药材专列,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出口和转型升级。依托重大产能合作项目、中欧班列境外到达城市,建设一批境外经贸合作区。(责任单位:市商务局、亳州海关、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
(八)文化旅游领域。充分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资源优势,提升亳州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强市和世界级健康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旅游总收入超过300亿元。
1.建设文化康养旅游目的地。统筹市县资源,以涡河文化旅游带为发展轴线,串珠成链,串点成面,打造知名文化康养旅游目的地。着力提升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和古城文化旅游区的核心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古井酒文化旅游区、涡阳老子文化旅游区、蒙城庄子文化旅游区、利辛西淝河生态休闲度假区,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围绕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打造文化旅游核心品牌。培育整合林拥城、亳药花海、华佗百草园、汤王温泉、古井产业园等环主城区休闲康养旅游资源,以中华药都(亳州)康养旅游廊道建设为载体,拓展亳州市中医药健康旅游联盟功能,加快亳州中医药养生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到2025年,新增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3-5家,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1-2家。(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2.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贯彻落实省乡村旅游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乡村旅游精品示范、业态培育、后备箱系列工程,推动“田园变游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加快谯城区药王村田园综合体、涡阳县辉山红色景区、蒙城县恋蝶谷、利辛县西淝河湿地文化园、利辛县印象江南等一批重点乡村景区加强业态培育,提升市场竞争力。扶持古镇古村、乡村景点、休闲农庄和养生度假村旅游提升,实施乡村旅游“微创意”“微改造”行动,积极争创国家、省乡村旅游目的地、特色旅游小镇、乡村旅游重点村、主题村和特色美食村。(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市农业农村局)
3.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与中医药、农业、林业、水利等深度融合,开发温泉康养、生态度假、中医药研学、五禽戏习练等休闲旅游产品,丰富中医药文化体验、观光、研学和服务项目,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集群。创新开发研学旅行产品和课程,积极创建省、市级研学旅行基地。扶持文旅集团、古井集团、徽酒集团、济人药业、华佗国药、协和成国药、金不换等企业开发建设一批中医药工业旅游示范项目和精品景区,打造工业旅游示范点。依托国防教育基地、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开展“亳州礼物”评选活动,推出系列亳州特色旅游商品。大力发展“轻旅游”“微度假”“宅民宿”,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提升亳州市中华传统文化研学之旅、华佗故里中医药文化感悟之旅、世界药都中医药康养之旅、寻味亳州美食之旅等旅游线路。持续开展“芍花养生文化旅游节”“亳州人游亳州”等文化旅游年活动。(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九)康养、体育、居民服务领域。以满足居民多层次生活需求为导向,加快建立供给充分、服务便捷、管理规范、惠及城乡的民生服务体系。
1.健全健康服务体系。全力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支持谯城区、亳州高新区中医药产业核心区建设,鼓励三县发展中医药产业建设。支持建设“华佗中医药研究院”传承创新中心,推进“北华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及时申报“十大皖药”、积极开发健康食品。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整合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亳州兴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等科研力量,加大中药材种质种源研究投入,做强安徽中药材种植联合研究中心,积极对接争取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亳州分院。推进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建设,建设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积极争取设立国家级中心,扎实推进全市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三年提升、两年巩固”行动,加快建设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市肿瘤医院、市人民医院急诊大楼、市中医院二期工程等项目。到2025年底,初步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满足多元化需求的健康服务业体系。(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药业发展促进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
2.提升养老育幼服务能力。聚焦“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全面放开养老育幼服务市场,丰富养老育幼服务供给。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推动村级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到2025年,社区养老服务配建设施达标率达到100%。开展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十四五”期间,市本级每年建成2-3个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各县(区)每年至少建成1个普惠性托育机构。到2025年底,全市托位数达到15000个左右,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6个。(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
3.优化体育服务设施。积极发展体育旅游、体育培训、场馆服务等服务业态,推动“体育+”“+体育”,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科技、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工作方式,积极推动体教融合。依托亳州地方人文特色与自然资源,办好亳州国际健身气功博览会、亳州马拉松、全国象棋快棋锦标赛等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结合亳州产业特色,谋划建设一批体育产业基地、体育服务综合体、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汽车自驾营地等重大体育产业项目。到2025年,体育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超过42%;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00亿元。(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4.培育家政物业服务业态。大力发展物业管理、家庭保洁、物流配送、废品回收等业态,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建设“互联网+”服务平台,推进家政物业服务专业化、规范化、连锁化、品牌化,建立健全家政物业服务标准体系,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民政局、市住房发展中心)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各县区要结合实际,聚焦主攻领域,围绕重点工作,细化工作举措,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助推全市服务业健康发展。加强服务业智库建设,强化智力支持。
(二)提升要素保障能力。把握国家建设用地计划管理方式改革导向,优先保障高能级服务业平台和重大项目用地需求。支持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鼓励亳州学院、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加强服务业学科专业建设。规范数据市场化流通、交换机制,提升数字化基础设施水平。
(三)强化项目支撑带动。坚持以项目为牵引,做到精力围着项目转、资源围着项目配、工作围着项目干,千方百计引进更多支撑性、引领性、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每年选择30个左右服务业重大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强化要素保障和服务保障。
(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依托谯城经开区,开展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探索推广融合发展新路径新模式。进一步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加大服务领域简政放权力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服务业监管体制,营造“守信受益、失信受制”的信用环境。
(五)做好统计评估监测。建立健全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文化旅游、商贸服务、科技服务等重点行业统计监测机制,为政策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市有关部门、各县区要建立服务业发展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形势分析研判,做好预测预警和政策储备。